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账号登陆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原)孩子抑郁拒学的背后,是不得自主的无奈

2019-9-2 16:2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19| 评论: 0|原作者: 郑丽君|来自: 安迪网站

摘要: 2019年秋季开学了,整个暑假,人们被一部揭示高考家庭,关于亲子关系深层冲突的电视剧《小欢喜》牵引着,很多考生与家长,每晚守候在黄金档时段,边看电视情节,边对照自己的过往,感觉身在其中,几多懊悔懊悔少有欢 ...

2019年秋季开学了,整个暑假,人们被一部揭示高考家庭,关于亲子关系深层冲突的电视剧《小欢喜》牵引着,很多考生与家长,每晚守候在黄金档时段,边看电视情节,边对照自己的过往,感觉身在其中,几多懊悔少有欢喜。尤其是今年高考的家长和孩子们,反响特别强烈,一些孩子,特别反感单亲妈妈宋老师,她用爱你的方式,全方位监控管制女儿,非让她考年级第一上清华。结果,逼得英子高考前失眠、抑郁、欲要跳河自杀。同时,也有孩子特别羡慕方一凡,说他有个好爸爸,即使学习成绩班级倒数,他仍然健康活泼,也没有被整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我相信,剧情是浓缩的现实生活部分,那么,且看现实版的高考家庭又是怎样呢?

今年,我身边亲朋好友中就有四五个参加高考的家庭。


其中一个男生在选考放榜时,哭着打电话给他的妈妈说:“自己考的不够理想,太对不起父母了.....”只因为,他的父亲常常拿邻家孩子作比较,抱怨他不努力,没出息.....

我听到他的愧疚说,心里酸溜溜的,男生平时很文静的样子,高三后碰到几次,问他准备得怎么样,他都说状态还好,我比较信任他。初中的时候,就已经露出偏科的端倪,高中维持了此状况。我认为,他只要对自己兴趣与潜质能够客观接受,以后选择志愿时就可以确定就业方向,已经很有意义了。可他最后决意要去部队锻炼,或许这是想避开父亲的无休止的挑剔吧!

有一个的女孩,在美术方面比较有天赋,上高中后,一直朝此方向努力,而且高三时,专业分也考得比较理想。结果,今年春节后,父母认为美术专业今后就业不理想,希望她改考普通高校。最后,在她自己的坚持下,选择了省内的某专科学校一个钟爱的专业。现在临近大学报到开学,她的内心很冲突,在朋友圈写心情,很烦每晚睡不着.....我能够理解,带着逆父母的愿望上学是什么滋味.......

另外一个的女孩,她很有音乐天份,但是,她的文化课基础薄弱,总分不理想,已经被一所专科院校录取。可是,父母认为专科就业没有优势,女孩干脆放弃应届升学,转向复读班,希望明年能够考上本科......

我在想,她这一年,是否能够过自己心理这个关,那就是,在长期违背心愿的情况下,学习效率又怎能有效发挥呢?

还有一位女孩,因为妈妈要她上本科,毕业之后回家乡工作,她只能到外省就读,报到前,她很纳闷地透露,妈妈不允许大学期间谈恋爱,生怕女儿嫁到外地去,老无所依......


我听后,也感觉她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内心压抑着很多不予言说的苦衷,她即使在离家很远的大学里,还会有许多不可割舍的情绪牵绊.....


想想这些孩子,做晚辈实不容易呀!


我常常感叹,那些00后的孩子们,他们生在新世纪,长在高度开放的互联网时代,本可以按照个性化
规律成长。但是,即使自己比较了解潜质和智慧趋向,也敌不过保守的父母对他们以爱之名的控制和选择,或许,他们在人生重大的十字路口,需要经历很久的徘徊与很深的冲突......


以上几个孩子,无论怎么样,他们的的家还是完整的,今后他们碰到一些生活困难,至少父母都站在其身后,在经济上获得援助没问题,这可能是属于他们的小欢喜吧!

---------------------------------------------------------------------


下面的这位男生,却真是卡入父母冲突的夹缝中很难自我发展。

他是2017年高中毕业的高考生,因偏科明显高考分没有上本科线,但他有个奇怪的观念,认为“专科很垃圾”,就抱着“非读本科”的想法而耽误两年的青春。现在,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外地复读,继续明年的高考。

我在意他的“专科很垃圾”的思想在什么时候形成的,照他当前的爱钻牛角尖的心理状态,即便复读一年,是否能够上本科,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初次接触该男生,他个子高高的,偏瘦,五官很端正,我有那么几秒种在想,哇好有明星范儿,他还算健谈,把自己为啥非读本科的理由和盘托出。

我非常好奇,他对专科的偏见到底是自己的想法,还是他人的想法?

他说妈妈很瞧不起专科生的,不止一次说“专科是垃圾”。

原来,“专科是垃圾”来自于母亲的鄙视链。

这个五岁就经历父母离婚的单亲男孩子,因为一直与母亲生活,受她的影响如此之深,也不奇怪,他在家庭破裂前父母“离婚大战”的硝烟中,感受到了随时被抛弃的恐惧感。所以,在认知上与抚养和监护他的妈妈保持一致,也是生存之道。

但是,他在上初中之后,就有严重的偏科现象,虽然也接受长期课外辅导,但由于自己不会统筹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一直到高考之前,没有经过有效的调整,却又带着强烈的愿望上考场,高期望下等待超常发挥,结果事与愿违,高考放榜之后,他深感母亲心灰意冷,这从母亲没有积极协助他去报志愿的事实中获得确认。

后来在爸爸的劝说下,还算没有耽误当年的录取,上了一个专科院校.....但是,忠诚妈妈的男生,内心对专科的否定,使他最后选择退学,而已经两年了,他一边深信“专科是垃圾”观点,一边没有心情落实复读的计划,只在心里念叨“非上本科不可”,成为眼高手低的空想者,最后,让父亲很担心他是不是心理上出问题,而紧急预约咨询。


男生在两年中浑浑噩噩,白昼颠倒,为了拯救儿子恢复常态,达到复读上本科的目的,已经离婚很久吵架不断的父母重新共商谋划,也导致了更深隔阂,而他却在夹缝中偷着懒,既虚度了青春,又荒废了学业,成为彻头彻尾的隐蔽青年....

我在会谈中,反复挑战男生的鄙视观,他最后承认,自己非常惧怕母亲的想法而为之。

有了这个确认,可以在情绪上如何与母亲分离。

我:“在你的述说中,感觉留在家里也没有感到特别舒服?”

男生:“比较起来,我在学校更开心一点。” 

我:“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不去上高复班,那里是同龄人的天下。”

男生:“我也不知道,他们总是对我的事情指手画脚的,心里有股说不出的东西....”

我:“那是什么?”我要帮助他确认这种情绪。

男生:“在小的时候,我妈妈只要我成绩有点变化,就会告诉爸爸,然后,他们就会一起来管我....”

我:“怎么的管法?”

男生:“轻则骂,重则打,小学阶段老被妈妈打,初中了爸爸也打....”

爸爸:“我有打过你吗?如果有也是你学习上的问题。”父母总是会找到打骂孩子的正当理由。

男生:“你打我的时候不是因为学习差,而是莫名其妙的事情。”

我:“所以,你一直有气放在肚里?“

男生:“我不知道是不是气?”

我:“你会告诉他们自己生气了吗?”

男生:“我即使生气,非常非常的气,也不想说出来....就像他打我很痛,也不说出来的.....”

我:“那就糟糕,那股气会变着法子去对抗他们,不是吗?”

男生:“好像是这样,就说复读的事情吧!我希望到外地去,避开他们管束。而爸爸一定要我在本地读,我很不快...”


随我的一步一步递进询问,他把自己的情绪说出来,父亲第一次听到了儿子对于家长的看法,这样的交流,20年来第一次。

我:“然后呢?”

男生:“就拖呗!”

这个时候,爸爸说话了,他说复读班都开学半个月了,儿子根本就没有动身的样子,我和他妈妈都急死了。

他那里知道,他们过去强势
管教作风,已经逼着儿子表面上“适应”父母,实际上内心非常抗拒,养成了被动反抗的模式。他开口闭口说妈妈看不起“专科生”,即使随了爸爸去读专科,他也找个理由退了学,并且,到现在他还不知道如何顾及自己的意愿。


显而异见,他一方面无奈采取爸爸的建议,一方面又去迎合妈妈的观念,他在离婚父母的中间摇摆,根本就忽略自己内心有啥主张,这种被动反抗的代价,是两年青春的荒废,还有父母之间无休止吵架和内耗,他既没有从双亲中获得有益的参考,也不敢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去向外拓展属于年轻人的空间,困在不良的家庭纠缠中无法自拔。就这样,男生卡在父母矛盾冲突的漩涡中,使内心处在严重的撕裂状态,无法做自己。


平日里,常常有熟识的人问,为什么孩子读书没有自觉性,总是拖拖拉拉,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想做作业。


对于这类问题,要看孩子的年龄,小学生阶段作业拖拖拉拉现象,很有可能是书写困难引起的,有些孩子吃饭喂到五六岁,连拿一支笔的指力都有困难,那时的纠正重点,改进握姿势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学习态度问题,就比较复杂,更多看他自己的学习动机如何?很多乖孩子,伪装成我都无所谓,把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隐藏起来,这种貌似‘没有问题’,需要家长独具慧眼加以识别,如果一味强加给他们高出实际的期望值,无疑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尤其是,对孩子内心抵触情绪毫无察觉,结果就会像上述的孩子们一样,他们勉勉强强上学,效率也不会太好。


严重的甚至就像后面的男生一样,退学回家,荒废学业和青春,代价如此之大,最后急死父母还不知所以然.....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中,个个都能够拥有比较好的教育资源,但是,他们还是不能轻轻松松地做自己,反应了整个社会文化符号下的难题。在家庭文化理念中,父母要求孩子听话,就是尽孝,他们以为这样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在老暮之年,不被忽略提高养老风险。而社会的价值观,却给人们长期灌输成王败寇的二元选择,让家长把子女当作实现梦想的栽体。


无论是现实还是电视剧,作为单亲妈妈《小欢喜》里的陈倩老师和上面男生的母亲,她们因为婚姻的解体,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所以产生了一定让孩子非上名校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使人看了就知道,她们把人生翻盘的机遇寄托在孩子身上,由于超负荷的精神压力,乔英子在高考前陷入抑郁之中,发展到要跳河的地步,才警醒了母亲。而那位男生的妈妈,却在儿子复读与休学的轮番退缩中,还没有意识到降低期望值,实在有点可惜。


写到这里,让我想用纪伯伦关于孩子的诗词,作为结束语,留给读者认真思考:


你们的孩子并非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身渴望的儿女;

他借由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与你们同住,却并非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遮屁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之星,即使在梦里也无缘造访。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让他们来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能滞留往昔。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射出的箭矢,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的箭靶;

他用尽全力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驰的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安迪心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