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账号登陆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原)那些人人称赞的“小大人”,后来都怎样了?

2018-11-17 13:4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71| 评论: 0|原作者: 郑丽君|来自: 安迪网站

摘要: 〔编者按:在传统的亲子教育价值观里,孩子听话孝顺是最基本的涵养,所以,每一部家庭教育的书中,最常见的字汇就是听话的孩子是父母的福音。可是,那些很懂父母意愿的孩子,他们长大之后,有会是怎么样的人生,就很 ...
〔编者按:在传统的亲子教育价值观里,孩子听话孝顺是最基本的涵养。所以,每一部家庭教育的书中,最常见的字汇就是听话的孩子是父母的福音。可是,那些很懂父母意愿的孩子,他们长大之后,又有怎么样的人生呢?尤其是,在那些经历家庭变故却在少不更事的年龄,被迫担当起“父母”角色职能的孩子,他们之后幸福吗?似乎有人去研究。本文将着重探讨曾被颂扬“穷人孩子早当家”的族群,他们成长后的人生轨迹,以意想不到的故事留给人们诸多思考〕

而家庭治疗理论研究者们,将我们认为的小大人称为“父母化的孩子。

最早提出孩子“ 父母化”概念的是心理学家格雷戈瑞.尤尔科维奇 ,他认为父母化是一种虐待,而路易斯维尔大学的 Lisa Hooper 更进一步地把父母化归为一种童年创伤,一种会给之后的人生带来长久的功能影响的创伤。他在研究中发现,很少的婴儿就能够理解母亲的痛苦表情,如果他们发现妈妈始终不开心,就试图努力做一些让他们开心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接过照顾父母的责任,牺牲了童年的纯真。因此,父母化,是一个人在童年或少年的时候被迫像成年人一样照顾父母或其他兄弟姐妹,满足他们的需要,保证他们的健康,保护他们不受伤害,让他们安全、快乐。因此在父母化的家庭里,孩子和父母的角色实际上发生了颠倒,孩子在扮演父母的角色,而父母则扮演软弱无助的孩子。

格雷戈瑞.尤尔科维奇把父母化分为两种:

物质父母化:在童年或少年时像成年人一样照顾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体需要。
情感父母化:在童年或少年时充当父母的知己、伙伴、心理治疗者甚至替代伴侣,照顾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情感需要。就象经典美剧《实习医生格蕾》里有位实习医生亚历克斯 ,他平时为人比较冷漠自私而且充满攻击性,甚至可以说有点混蛋。但在后来一个病人瑞贝卡 的事件中,亚历克斯 的心理防线却完全垮塌,逞强凶猛再不能掩盖内心的脆弱,也让我们看到了他触目惊心的童年烙印。

父母化的孩子,常常产生于
功能不良的家庭,比如父母(之一)有身体疾病或精神疾病,酗酒或其他物质滥用、经济状况不良、或是离异单亲、或感情疏离、或家暴和精神疾病,还有父母心理不够成熟,本身没有从自己父母那里得到过需要的满足等等,这些状况都会造成父母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照顾孩子的需要,反而要从孩子那里获得照顾,于是出现父母化。

我在家庭治疗实践中,看到太多“父母化” 的孩子的案例,他们个人发展受阻,或很早辍学、或一生都在扮演牺牲型的角色,陷入无法做自己而又
身不由己的挣扎之中。

下面来看看那些太早“父母化”的孩子,长大之后如何生活的?

A先生带着8岁的继子来作咨询,他的继子因为常常偷钱而被母亲惩罚,处在极度的焦虑之中,导致脸部肌肉抽动症状,医生建议药物治疗,他却费尽周章到处打听前来做心理治疗,我看着他朴实的模样,猜测出是个生活在农村农民兄弟,为何有这般前卫的意识,而且对继子那么负责任,我很感动地问:“你是一个特别用心理解体贴
人的父亲。”这样问,把A先生的话闸打开,他说自己在原生家庭是老大,由于父亲身体有病早亡,在13岁就担负起养家活口的责任,因为要供养四个弟妹上学到成家立业为止,耽误了自己的婚姻大事。在40岁时,取了带着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做伴侣,这个继子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他视他们姐弟俩为己出,呵护有加,舍不得打骂,倒是儿子他妈对他很严苛......

他有点责怪的口吻说老婆:“叫你不要打儿子,偏偏不听,这下真的把儿子打出毛病来了......”

听着他对老婆的责怪,我倒为这位母亲嫁了个暖男而欣慰。

但是太太却说:“就是因为你对我们娘儿太好了,我有责任把儿子教育好,否则如何面对邻居们的口舌......”

事实,也是邻居们常常在男孩面前说他的父亲“不是亲爹胜过亲爹”,让男孩知道他与当前的爸爸并非血缘关系,常常萌生出偷钱要去找亲生父亲的行动,而遭遇母亲一次次打骂惩罚.......

在这个案例中,我看到A先生的奉献型人格特征,让他身边的太太自觉愧疚,反尔对儿子更加严苛,最后导致了该儿的身心症状。

我去问妈妈:“你也会象他对待孩子一样关心丈夫吗?”
妈妈说表示自己不够细心。我接着说:“你不必用矫枉过正的方法对待孩子,或者用心关怀体贴丈夫的爱心行为,来改变夫妻相处方法,以消除自己内心的愧疚感,这样就有力量顶住邻居们的多嘴绕舌了。”

那次会谈之后一个月,接到A先生的反馈,太太已经改变了,对他体贴很多。妻子的爱心表达,让A先生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而当妈妈不再打儿子,男孩的抽动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B先生也是老大,他是陪40余岁的小弟来做心理治疗的。他的小弟在夏天开始,无法上班,老说自己全身乏力,睡不着,茶饭不香,几个月来,频繁上医院检查,却又找不到病变。B先生就寻思着是不是小弟心理上出问题,预约带小弟来咨询....

据了解,这个弟弟是他们家兄弟姐妹中的老幺,平时做事非常谨慎,很讲究完美。

这个夏天,自从女儿考上大学之后,又缝家里的宅基地要翻新,身感压力陪增,加班加点干活,希望多挣钱来应付紧急支出,在一次连续加班半个月后,因为透支体力倒下了,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疑病症的表现。

在家庭治疗访谈过程中,B先生饱含泪水,以自己小时不寻常的成长经历,鼓励弟弟重新站起来.......但是,弟弟却茫然不知所措,B先生急着直流泪。

这一次会谈,本来是想帮助弟弟走出疑病症的困扰,却变成了对哥哥的心理疏导,我从他的眼泪中,读懂他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一定是特殊年龄留下的阴影,我试图引导他去探索。

我说:“你那么积极地为中年的弟弟联系心理治疗,感觉就象一个父亲不放心儿子一样的接受职责,你这样做了多少年?”

B先生开设沉默。

我转向他的弟弟说:“你真幸运,那么大了,哥哥还像父亲对待孩子一样照顾你....”

稍微深思了一下,B先生努力接上我的话,但是梗咽着说:“我是怕弟弟像我的母亲一样,有遗传的风险.....”

原来,B先生的母亲,在他上小学中年级的时候出事了,他说至今都无法解释。

他逐渐回忆起妈妈那时有将有一年的时间,精神呆滞,无法干家务,天天躺在床上,自言自语,兄弟姐妹们都担心妈妈犯神经,爸爸整天无奈地唉声叹气,做长子的B先生,只有自觉自愿地放弃上学,接过母亲的职责,每天起早贪黑,为家人做饭洗衣服,看护庄稼和家禽,照顾家庭里所有人的日常生活......

他说:“那一年很艰难,一边担心妈妈会疯掉,一边可惜自己不能够继续上学。我是一个很爱读书的孩子,就这样每天眼巴巴地看着弟妹,背着书包上学,真的很伤心难过。而最艰难的是,我即使怎么努力,我的妈妈都没有很快地好起来,由此,我感到好无能呀......”

只有十来岁的B先生,在面临家庭变故时,迅速地长大起来,不仅仅要照顾兄妹,还要想方设法地逗妈妈开心,在父亲功能缺失的家庭,一个童年的儿子,却奋不顾身地担负起妈妈的“母”职,对他的确是个严峻的考验。而这个充满失败感的经验,一直让他愧疚至今无法释怀.......

B先生现在从事一份抢险的工作,也是等弟妹们都成家立业之后,自己找机会通过自学考试获得的,他说非常珍惜这份工作,虽然有危险,但是掌握了熟练的技术,每次认真操作,也从未发生差错。有了这份工作,B先生把妻儿接到城里来,才有了稳定的家庭生活和事业发展...

听着A和B先生在家庭变故中急速成长的故事,我为他们深感不易,他们在家庭危难时刻,自动地接下父亲或母亲的角色,一方面为他们早熟的心态敬畏,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太早承担家庭重任而难过不公。他们的心理状态,从接过担子的那一刻开始,跨过童年直接跳到成年,不可能像其他弟妹一样,有困难时偷点懒去依赖去求助,有需求时撒撒娇,他们很早一本正经地操持家务,为一分一毫的支出算计着,想方设法地去挣钱,付出很多意想不到的艰辛,还要时刻担心弟妹们被乡邻同伴瞧不起,担当起保护伞的角色。虽然他们还有一个家长。但是,他们已经忘记自己还是孩子,童真被掩埋,站在父亲或母亲的位置上,行使着超越年龄的职能,他们到现在,即使兄弟姐妹都成家立业,还不情愿卸下肩上的重任,只要弟妹有啥困顿,一马当先操劳不息,当他们自己碰到困难时,却不会去麻烦弟妹的.....这是他们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他们有时也走投无路,可任愿咬紧牙关挺着,他们就是这样看起来好像岁月静好,但孤独与挫败感,让他们表面装着很坚强,不愿意暴露内心的一点点软弱,打肿脸子充胖子,可能是他们最恰当的人生写照.....

写了上面两位中年人在原生家庭里的角色倒错造成的人生困境,下面我来写写80后女性,如何被父母化的案例。

C女士是一位80后计划生育时代的独生女,她说不来自己算不算幸福,但她一直以为自己能够上大学有稳定的工作很幸运,可谓是完美人生了,但直到作了母亲后,一次碰到妈妈身体欠佳,爸爸不够照顾,竟然莫名其妙地抑郁了,常常哭泣、失眠、无心工作、对宝宝也无法投入情感......丈夫非常着急,带着C女士来作心理治疗。

我在思考,为什么C女士对母亲的身体变化
的反应动如此强烈,莫非是她把母亲当做小呗比来操心,这样的思考是我大胆地向她提问:“你把妈妈当作新生儿来看待吗?”

C女士不解地看着我,沉默了片刻若有所思地说:“如果我不照顾她,是没有人珍惜她的?”

我说:“你还有爸爸呀!”

C女士一听到爸爸两个字,竟然眼泪哗啦啦地流,她哭着回忆说:“我从没有看到爸爸对妈妈有一丝丝关心和体贴...”

“那么你爸爸对你关心吗?”

C女士摇摇头说:“我只感受到他对我不满意,我上大学,他说不是211没啥好稀奇的;我读研究生,他又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还不是要嫁人.....只清楚地记得,我成长的家晚上就是母女俩的身影,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要负责逗妈妈开心,妈妈说希望我读好书,将来有工作自己会挣钱多好;我就好好学习,一路升学到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她心满意足了,我也轻松了.....我还记得,晚上都是我陪着妈妈的,爸爸很少在我们睡前回家的,我们母女相依为命走过来那么多年,我非常清楚妈妈一呼一吸的变化....所以,我有孩子后,妈妈是为照顾我们累坏的,是我拖累她了....”

看得出,C女士被愧疚感击垮了。

C女士的原生家庭,父母情感疏离,爸爸嫁给了工作,妈妈与她共依存,她很早就担负起照顾妈妈的"母亲"角色和责任,对父亲的不满和对母亲的无限愧疚,将自己推到抑郁的境地...

D女生是一位结婚十几年并有
女孩上小学的妈妈,她开始自问自答地说,我现在工作比较轻松,老公对我也很好,但近一年来,常常失眠、容易生气发火、肠胃功能混乱、每月老与中医师打交道的亚健康患者,她说自己快要顶不住工作,准备请病假休息调养调养.....

我好奇地文问:“那你还操心什么呢?”

她说自己有操不完的心,只要我妈妈家有事情,就不得安宁......

她上有姐姐,人到中年,还没有孩子,要帮她联系医院找专家。她的妹妹与妈妈闹不开心,她要从中协调,她自己有个头痛冷热,娘家人却不闻不问,家人的冷漠,使D心里失去平衡...

D是三女孩中的老二,唯一一个有正规工作的女孩,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找她商量定夺,把她搞得焦头烂额。她抱怨爸爸不作为,妈妈一碗水没有端平,明知道姐姐和妹妹都可以分担家庭事务,偏偏父母都要找C抛头露面,她显然已经心力极度焦脆.....

但是我却分明看到D女士不习惯放下原生家庭的重负.....

我更加好奇了,D不是独生女,其他姐妹是自由职业,在时间上更有自由支配权,为什么妈妈有事都找她,难道她是个超人吗?

当我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把自己当作家里的顶梁柱的?”

D女士说:“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妈妈很苦,因为爸爸重男轻女,妈妈生妹妹就是东躲西藏隐蔽偷生的。我
还有一个四妹,听说生下后就送人了,到现在下落不明....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心里就一个声音,男孩有什么了不起,长大要比男孩子更有出息.....就是这些想法,常常把自己武装得象个超人,妈妈生病,我舍近求远,要带她到上海治疗....其实,妈妈的病不复杂,当地医院完全能够信任的,而我要为她争取最好的治疗,现在,我妈妈抗抑郁已经一年多了,我却因为她好不起来,而愧疚万分....”

这又是一个“父母化”的女生,她不拒绝我赠与她超人的称号,还不断地发掘超人的故事,直到把自己逼到亚健康为止。

我试图告诉她,对于被迫与父母交换角色的孩子来说,虽然看着非常顺理成章,但所背负强烈的愧疚感和责任感,会一路跟随他们步入成年阶段。他们常常陷入于这样的恶性循环:起初奋不顾身一己担当所有责任,接着不可避免地感到力不从心,之后因为超负荷运作失败而产生负罪感,继而加倍努力试图挽回败局。这是一个叫人倾尽所能却耗竭无余的恶性循环,其结果必然是与日俱增的失败感和愧疚感....

D女士和前面的三位一样,他们在家庭中角色颠倒的所有经历,只是将自己拖入心身俱惫的崩溃边缘......


写下这些案例,希望读者对那些在家庭功能缺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个体,有些基本的认识,当在群体中碰到特别会照顾人的朋友或同事,给予感恩和帮助,提醒他们多一点自爱,少受一点心理疾病的困扰。

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郑丽君  脱稿于 2018.11.13 19:54PM
====================================

网站:adxl.cn

微信:adxlzx

公共账号:tzadxlzx

联系电话:0576-85113381,13058893590.

地址:栢叶西路88号三楼301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安迪心理

QQ|Archiver|手机版|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 浙ICP备案号:07000406 )Discuz超级管家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124号

GMT+8, 2024-4-25 23:55 , Processed in 0.1841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