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账号登陆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原)她用‘平衡失调“的症状逃避中考吗?

2018-1-23 12: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972| 评论: 0|原作者: 郑丽君|来自: 安迪网站

摘要: 这是一个高个子圆脸的女生,上高中,说自己很没有意思,而且狠狠地用了两个“很烂很烂”的形容词为自己冠名,我当时感到非常的惊讶!看着她这样说自己,我观察了一下她的父母,他们的情形很淡定,似乎女孩这样说正好 ...
〔编者按:许许多多儿童、少年心理疾病的个案,在探讨发展过程中发现几方面共性问题,诸如早期父母与孩子分离;常常用很不堪的语词来打击孩子的自尊。结果,孩子没有被激发进步,反而让他们陷入严重抑郁状态。此刻,父母又很难接受已病症缠身的孩子,而加剧亲子冲突。所以,如果希望孩子拥有自信品质乐观地成长,就要悉心地保护孩子的自尊,那才是他们快乐人生的基石呀。下面是一例曾经被诊断神经系统“平衡失调”的女生,通过家庭治疗会谈评估后,发现她的症状是为了因对父母高期望带来的重压,生病使她逃避了中考.....如何淡化症状,逐渐呈现出家庭系统结构失衡的事实,帮助父母系统功能重建促使孩子独立发展的探讨过程

这是一个高个子圆脸的女生,上高中,说自己活着很没有意思,而且狠狠地用了两个“很烂的人”的形容词为自己冠名,我当时感到非常的惊讶!

看着她这样说自己,我观察了一下她的父母,他们的情形很淡定,似乎女孩这样说正好符合女生当前的状况,而我的感觉是,她如此地轻践自己,是为了迎合父母对她的不满?还是抑郁了净拣那些歪曲的字眼鄙低自己?随着会谈的深入,我发现女孩的自我很脆弱,几乎没有价值感,她都以他人的评价套用在自己头上。她现在读重点高中,而且学习也属中上水平,理科更优势一点,本来这样的在校处境算不错了。那么,她为什么还是那么的自卑感。我仔细地打量着她,带着一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说话举止不象被诊断“节后神经综合征”(走路歪歪斜斜,无法踩直线)患者。

很多研究揭示,往往自卑者来自于低自尊,而低自尊基本上缺乏最初的安全型母婴依附关系,她的成长环境如何?早期的亲子关系融洽吗?此类问题涌进我的脑海。

其实,女孩一句话道破了她自卑自毁的原因。那是的初三中考前的春天,她一次常规模拟考试,成绩下滑明显,那时,她很沮丧,感觉要被淘汰出局的危机,心情非常焦虑,有几个晚上睡不着,在成绩公布当天,她在体育课跑步时,出现了平衡失调的症状(在跑道上跑步弯来弯去),体育老师认为她平衡失调需要治疗。于是,父母带着她踏上了漫漫
治疗征程,接下来告假休学,也放弃了当年的中考....女生回忆起当年的治疗经历时,她无法忘记老师,在模拟考后找她谈话的情境,某科老师指着她的试卷说:“这样烂的成绩,你只能去读垃圾一样的职高去,按你的聪明,完全可以上重点,但你这样下去也只有成为烂人一个.....“。从此,烂人的词汇印刻在她的头脑中。

于是,老师的话,成为她的魔咒,尽管她曾经留级重新参加次年的中考,但第二次的中考前,焦虑担心还是影响临场发挥,随之过去的症状复发,接着有休学一年。她说当时决定坚持参加中考,是不想让妈妈担心的,但顶着压力的考试,还是没有如愿考上重点线。她就认定自己的一个烂人了。

可是,她刚才说的为了不让妈妈担心,去坚持上考场,这对她来说,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背负着妈妈的厚望,当感觉自己的实力无法匹配母亲的高期望,她又一次以生病为自己的中考失意作了客观的注脚,麻痹周围人的视线。 

我想,这个懂事的女孩,为什么那么自觉自愿地承接妈妈的期望呢?妈妈的生活不开心吗?她有没有能够找到的为止投入的事业吗?他与爸爸的情感如何?我希望在现场会谈澄清女生是否以俩次症状发作解释中考失利,她坦言有此意图。可这种坦白震撼了在场的父母,他们始终认为不是生病使女儿失去机会,而休学后迷上手机游戏夺走了女儿的灵魂。

很多父母看孩子的问题,往往只看皮毛,忽略实质。女生说,自己平时不带手机,周末玩一下也是上网查资料,而且没有影响睡眠。

当父母与孩子看法产生不一致时,就会发生很多冲突,他们家也一样,只要孩子的成绩波动,爸妈就开始回家商量如何治疗女孩,而忽略了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是否影响到了孩子的情绪这关键性的问题。我有个假释,如果父母之间存在隔膜,往往拿孩子的问题当作唯一的话题,那么,他们夫妻之间到底情感如何呢?他们的家庭结构中,女孩有没有卷入三角关系中?并且,他们为何如此一致地认为生病与迷离手游是导致成绩下降的主因呢?

那么,家庭治疗的探讨目标是否与他们求助的方向产生分歧?我说,如果你们的孩子真如你们说的是小脑平衡系统的问题,那么,在没有检测出器质性病灶时,药物治疗也应该有效果的,为何至今无法解释疗效呢?

父母试图不希望讨论女孩中考的压力因素, 而我有一种感觉,父母的高期望才是女孩考试焦虑的症结所在,只有抓住原因,才是踩在解决问题的途径上。这样,我探讨的方向与父母有所不同,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谈话结果呢?

我还是希望继续与女孩探索这两次休学的艰辛历程。而且,当我发现,女孩每陈述每一件事实,妈妈与爸爸都会异口同声加以否认。这样,使女孩讲话常常发生停顿,我却非常小心地维护着她倾诉的积极性。

我非常好奇,妈妈为什么那么关注孩子的成绩却忽略她的心理感受,如果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自己的感觉变得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将妈妈的感觉当成自己的感觉,在上面女孩的陈述中,已经形成了事实。而且,当我试着要与妈妈澄清一些问题的时候,爸爸好像非常积极地抢到发言权,并且加以假释,爸爸到底要说什么?

我对女孩刚才坦诚自己生病为逃避中考很感兴趣,虽然这是一种消极的方法,而对于那些与父母关系存在隔膜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他们无法估计父母对自己真实状态的接受度,无奈之中只有采取如此下策去麻痹权威的师长。但是父母好像还没有意识这其中的关联,我试着去问妈妈,你认为是这样吗?这一次,妈妈态度有所改变,她说:”我知道自己有时说话太重,可能也引起她的压力?“

这时女孩说:“你不是说话轻重的问题,而是与老师一个腔调,都说如进不了重点高中,就是垃圾和烂人.....”

此刻,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张力,我想,女孩或许以前从没有表达过自己的看法,今天基于第三方的理解与解决问题的动机,她将积压长久的压力释放出来,对她而言是好事。我接着女孩刚才的话说,”你明显感到妈妈专注与你带来的压力,以前会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吗?“

女孩说:“我那敢,我与爸妈根本无法交流。”我不知道这种局面维持多久了?希望妈妈说得清楚一点。

妈妈说,最近有三年左右了,女孩根本不想与自己说话,回家就手捧着手机不放,所以她与丈夫很担心她有网瘾。在正常情况下,孩子到了青春期,与父母的互动也会减少,回家关房门,锁抽屉都是常见的行为方式。正在长大的少年,要通过这样的空间隔离,来完成心理独立前的排练。可是,女孩的妈妈感到这样做是不正常的行为,他们担心孩子所思所想会造成很大的混乱。但事实,往往父母要求与孩子密不可分的联系,恰恰成为青春期亲子冲突的导火索。

追溯女孩的成长背景,妈妈在母乳喂养九个月后,就将她送到外婆家继续人工喂养,等到三周岁要上幼儿园才带回家身边一起生活,由此,女孩感觉最亲的人是外公和小姨,但是,她最信任最亲密的外公在初中时逝世了,她用了整个初一一年时间,埋头读书,化悲痛为力量,从孤零零没有归属感中恢复过来。而她的父亲呢,一直与家族的人一起在外面做生意,每年偶然与女儿见上几面,在女孩的记忆中,父爱严重缺位。所以,她在学校里也很没有安全感,比如她很在乎他人看法;比如恐惧单独行动,去食堂或上厕所都希望有闺密陪伴。而最近,闺密有了新同伴,她就产生了严重的抛弃感,情绪起伏不定。

当女孩说到自己成长中父爱缺失,妈妈眼睛流出泪水,我去问父亲,你知道太太为何流泪?此时先生有点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安抚妻子。看到他们夫妻之间的疏离感,我真正体会一个“单亲”一样的妈妈,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全部倾注到女儿身上,希望女儿非常出色,来慰藉她孤独的心灵。由此,她也有可能对丈夫的不满意转化为刻薄的言语扔给自己的女儿,让她在承接不堪的家庭实相中卷入又爱又恨的纠缠之中。

我要在咨询室,通过他们一家人之间的互动细节继续探讨,让父母明白,那一些是女孩目前困扰的根本原因?哪一些无效的亲子互动,是孩子心理病症维持下来的关键?

在那么会儿沉默的时刻,我看到了女孩猛烈地转换身体,将后背侧向父亲,表示对父亲的不满与抗议。

我乘此问女孩,你知道妈妈的痛苦是吧!请你告诉父亲,他怎么做妈妈会好受一些?

她哼了一声,没有然后建议。

会谈的气氛很疑重,我试着邀请妈妈表达自己的心思,但是没有成功,妈妈自己抽纸巾抹眼泪。

我换个话题问女孩,请你说说家庭是做什么的,她不假思索随口回答:“家庭是讲爱的.....”,话音落下,爸爸笑了笑,但还是不知道向太太示爱。

我对爸爸说,你不觉得女孩说出了情感专家的话语吗?以她今天的表现,你说她还需要去大医院神经科去治疗吗?他还是地笑咪咪的,但我猜不透他笑的含义,后来我心想,他大概就是那种生意人面对所有顾客标准的微笑吧!

不管怎么样,这一次会谈,女孩占了主场,她从开始在说自己的问题当下与过去,并且巧用刻薄的言语黑幽默了自己,去堵住了父母可能的控诉,后来她非常诚意地给父母开药方,指出了治疗家庭的药--即“希望爸爸常常回家,多陪陪老妈。”至于她自己,会安安心心在学校学习的。

我会头思索,多少年来的咨询体会,发现高中生是最容易深入心灵深处探讨的年龄,他们既敏感又容易领悟,虽然认知的极端化会导致很多苦恼,但只要愿意交流,他们就很快接受多元的尝试,让视野变得开阔。而他们最大的麻烦,是在忠诚与背叛中进退两难。就象这个女生,她如果早一点否认老师与母亲的“高考宿命论”,或许很快确立自己的意识,不用接受门门考不出高分就是“烂人”的标签,也就不用几度在中考临近,制造生病的假象来为自己开脱了........

(未完待续)

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郑丽君  脱稿于 2018.1.22


安迪心理咨询中心,在郑丽君主任的倡导下,创建于1998年,是台州市第一家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创始人郑丽君女士,19年来致力于家庭治疗研究与实践,擅长处理婚姻危机、亲子冲突、以及儿童、少年心理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分析与纠正,如多动症、抽动症、厌学辍学、网络依赖、考试焦虑、自卑抑郁、厌食暴食、精神分裂症各类上瘾症(烟瘾、酒瘾、毒瘾)的家庭治疗。特别对女性不孕不育情绪机制的心理分析、产后忧郁症的预防与家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独特的临床经验。而且她本人就是亲子教育的成功典范,将儿子培养成为麻省理工的博士生。欢迎关注亲子教育的家长加入安迪亲子群。


如果你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安迪心理。

中心郑老师微信号:278830150(也是QQ号)

中心地址:浙江临海柏叶西路60号3楼

办公室电话:0576-85113381 ,微信:adxlzx

手   机:13058893590  ;QQ:278830150

邮   箱:  lhadxl@126.com

更多信息百度“安迪心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安迪心理

QQ|Archiver|手机版|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 浙ICP备案号:07000406 )Discuz超级管家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124号

GMT+8, 2024-4-19 16:51 , Processed in 0.1949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