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账号登陆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原)家庭治疗患“强迫症"的孩子

2016-7-15 12: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07| 评论: 0|原作者: 郑丽君|来自: 安迪网站

摘要: 与这个家庭相见,好比是难产。为什么这样说,几个月前,这位妈妈就电话询问,说上初中的孩子畏惧考试休学在家可以咨询吗?我说:“只要你家庭三成员认识一致 ,安排好时间提前一天预约就可以”。她与丈夫和孩子商量 ...
与这个家庭相见,好比是难产。
为什么这样说,几个月前,这位妈妈就电话询问,说上初中的孩子畏惧考试休学在家可以咨询吗?我说:“只要你家庭三成员认识一致 ,安排好时间提前一天预约就可以”。她与丈夫孩子商量后回复”他们两个都不同意见心理医生而无法当面做咨询。
 
 我第一感觉很蹊跷,简单询问妈妈那孩子有什么表现,她说:“就是怕考试出错”而拒绝上学。”
以往的经验告诉她:“凡是休学的学生不会是那么简单。”
她说:“孩子就这样说的,有很多次,因为考试怕出错,当碰到做题不顺利,就反反复复检查那道题,然后来不及做其他了,这学期常常因为这样做不完考题而成绩极不理想,现在干脆就呆在家里不上学了 。”

这位妈妈反应的情况,与其他家庭孩子不上学的故事差不多,都以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拒绝上学,通常老师与家长都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态度端正了就可以继续学业。再着或到精神病院心理
咨询采取对症治疗 ,开药物与短时交流相结合以达咨询帮助调整调整。但似乎对孩子是隔靴搔痒,效果不够理想。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都没有这位妈妈的讯息。
可在一个晚上,妈妈留言:“说你明天是否有时间,我们一家 来见你。”
我看到这条信息后,立即回复她,可以安排次日天上午两个小时来给他们会谈做评估。但随后想,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家庭,要让这个孩子回到学校,与家庭工作不会很简单。

隔天,他们一家三口如约而致,入座后,我好奇地问:“今天终于很高兴见到你们了,经过这一段时间,你们是如何做到三口统一见我的。”
爸爸妈妈在这一点上似乎口径一致,都说了同样的话:“女儿已经被省城医院诊断为强迫症,他们建议药物+心理治疗帮助恢复。”他们在说这一些的时候,表现得笃定,似乎这一段时间终于搞清楚孩子的毛病,现在来做心理治疗配合康复。
我有感到惋惜也欣慰的是,这一次,妈妈没有说:“你保证会治疗好我女儿的病”
之类质疑

我说:“那么你们同意他们的诊断吗?”
他们还是一致地说:“药物是要吃的,心理治疗也要做。”
这似乎对她们来说已经突破性的改变,我表示非常欢迎。
过去那么多年,碰到大多数家庭的状况基本差不多,都是对孩子早期的一些困扰视而不见,等到退回家庭开始重视。因为,我们身处小城市,人们对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的理念很淡薄,一般碰到孩子学习出状况,不会考虑心理问题,首先,会跑到各大精神科医院做权威的诊断,在等待治疗效果之后再考虑是否接受心理治疗,对于他们颠倒程序的求助方式我已经习以为常啦!还好,他们有精神科医生的建议,才用了两个月时间的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再讨论作决定接受心理治疗。

而我却告诉他们,我擅长做家庭治疗,站在整体的家庭系统观察,会否定问题是一个人的思维定势。他们开始有点不习惯,说那都是专家的诊断呀。
是的,专家权威的诊断,给家长处在云里雾里那段时光的困扰总算有个交代,现在他们认为只要明确了诊断就有了方向,但是,药物治疗帮助控制
,但不能改变认知及其指导下的心理行为,这就需要心理治疗的深度领悟与改变,尤其是强迫症的矛盾思维模式,是需要耐心探讨与领悟的过程。
 
我说:“不着急,我们慢慢探讨,看看是否大家会有新的发现,或许问题各人都有份?”

听我这么一说,女孩急着接话说:“都是我的问题,爸爸妈妈对我很好的,我知道是我的问题。”
看到这个乖乖女的表白,我内心充满疑惑,她瘦弱的个子,显得非常紧张,坐在那里一会儿朝左,一会儿朝右,还给爸爸递眼色。她为何如此担心我将问题摊给父母呢?她是父母保护者吗?而且担了十几年父母应担的责任?那么她到底为妈妈担责?还是为爸爸担责?

女孩子没有等我问就开始接着说:“都是我的问题,我平时在学校看到同学们做作业,我不知道自己要先做那一门,这样时间很快就浪费过去了。考试的时候,我又要反反复复地检查没有马上回答出来的问题,头脑好像停在那里了,导致留下很多答题,这些都与他们无关,还有,我交朋友也一样,要设定与谁交,一旦处理不好,就不会变通,接下来没有朋友了,独处很孤独,但我还是想要交朋友的呀,可是另外一些人我不愿意交往,你看这是不是与他们没有关系呀?现在他们为我的问题到处求医,我也非常非常愧疚。”

女孩子急不可待地罗列了那么多自己的问题,去为父母御责,她内心害怕什么呢?她如此体贴父母是因为父母需要她的关心?还是父母平时这样教育孩子要为他们挣面子的?很多问题一闪一闪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还是说:“你确实是承担责任的好孩子,但不一定都是你的问题呀”。
妈妈耐不住了,她说女孩确实在交朋友上一直存在这方面问题,要预先设定着跟谁好,如果这个人好不下去了,就会抱怨苦恼。

我问女儿:“既然有那么多苦恼,首先跟谁说,或苦恼时如何表达?”
女孩说:“我会常常哭,不知道为什么就想哭?无论在教室还是在家,哭起来就止不住.....”
“噢,那你苦恼时首先想到跟谁说说?”
“想不到跟谁可以说。”
“爸爸妈妈呢?”
“我妈妈自己就烦恼死了,
我怎么跟她说,而且我要是跟妈妈说,岂不是给她替麻烦吗,我是不是要为她着想一点呀。”
一个多么乖巧的女孩。

“那会跟爸爸说吗?” 我还是要搞清楚,她的困难会向谁求助,这样了解她的家庭支持系统是否健全,也可从中了解她与谁的关系更紧密形成联盟。可是她说我不会跟爸爸说。

爸爸此时还是专心听到女儿说话:“我怎么不知道你的苦恼,我接你放学,看到你阴沉的脸就知道你发生不开心的事,问题是你的那些事情在我看来根本不值一提呀....” 显然爸爸不会站在孩子立场去理解她的苦衷。

我还是说“你也发现了她很多的烦心事 ,会如何开导呢?

爸爸:“我会跟她讲道理的,但接受不了呀!常常回家哭,苦也解决不了问题呀! ”
看来爸爸真不会倾听与安慰,或许女儿也不会觉得从爸爸那里会得到建设性的建议,这会导致孩子在家里失去声音,而忧伤情绪就会跑出来代替表达。
 
“噢,那你在哭的时候,眼泪在诉说着什么呢?
“我不知道,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嗯,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而我们就要探讨这背后的想法,这是药物治疗无法到达的,你与你的父母愿意探讨吗?
“我........不....习惯吧.....”

是的,她们不习惯思考,否则,她会
很快进行自我调整,也不需要用反复检查考题来掩饰内心的恐惧。

此时,爸爸在玩手机,说过上面几句话之后,似乎他已经没有事情了,他是不是一直游离家之外,我要邀请他来说话,参与到会谈中来:“爸爸如何看待女儿强调是她的问题?”
爸爸:“我也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敏感。我们觉得很小的事情,在她那里都是放大成很大的事情?”

“那妈妈理解女儿的不快
......乐吗?”

女儿又抢着说:“我也很后悔自己这样子,但与他们无关,我爸爸妈妈对我真的很好?”
我看着女儿一个劲地为爸爸妈妈辩护,同情心泛起,她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对自己的苛求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我想挑战一下她,将自我负罪感放下来。
强迫症者几乎都有追求完美的父或母,什么都将究规规矩矩,对一点点不妥都无法忍受,让生活在身边的孩子常常感受无所适从,然后陷入无尽的自我愧疚之中......那么面对孩子的这种苛责心态,怎么让父母明白是他们僵硬的互动模式下形成的呢?

她还在说:“是我一个人的问题,真的与他们无关。”

如果真的无关,那么她已经吃药几个月了,又为何在当初不同意现在却愿意接受心理治疗了呢?

我又去问父母,你们已经去过不同的权威机构诊断治疗,他们又是如何探讨孩子问题的?
 妈妈说:“两年前,一次去省城看心理医生,她与女儿谈了几分钟,
孩子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我身上。”
“先生也这样认为吗?”
先生:“........”
没有来得及说话,妈妈又抢着接下说
妈妈:“过去都是我带女儿去看病的,那一次医生跟女儿说几句就把时间给了我,她认为是我们夫妻缺乏沟通,导致我内心的焦虑去影响到孩子,回来之后我努力与丈夫沟通,现在情况与以前有点不同了。”

女儿说:“是不同了,但是你们沟通起来好刻意好做作呀,根本不自在...”
我太了解孩子对父母婚姻的关注程度,而且几乎都是父母婚姻的治疗师。所以,她在时时刻刻都担心父母之间的问题,教她如何轻松学习。
“怎么的不自在”。
“比如,我们过去吃饭都不说话的,然后现在我妈妈一到吃饭,就说我们说说话吧!你说这样叫自在交谈吗?别纽死了,还不如不说呢?”

“不说话是谁的规定?”
妈妈:“他爸爸说自己小时候吃饭都不说话,吃饭嘛,为啥要说话。都这样子的。”
“那么你们平时在家都很少发出声音吗?”
女儿:
基本上这样?
“那很有意思?比如,你在哭,谁去安慰你
“我不要他们安慰”。
“真不要安慰?”
“真的不要,反正爸爸老说那么一点小事情就哭哭啼啼....尽是不理解还不如不要安慰....”
她的言语中有对父亲的不好感,但又是那么有分寸,真不同于其他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勇气叛逆。
妈妈:“所以,她不要我碰她的身体,我想拍拍她,就会纽转身说讨厌死...有时还会说恶心死了....”

看来,这是一个情感僵硬甚至冰冻的家庭,那么,如果女孩希望自己为此做点什么,是不是也被这种气氛冻住了,强迫症行为的仪式化程序化在女孩生活方面的体现,恰恰是她父母刻板互动的写照。我要进一步探讨爸爸或妈妈的僵硬情绪与刻板互动,是如何维持了女孩的症状。

前面几次邀请父亲说话,不是被女儿接茬,或是被妈妈抢话,难不成是太太是这个家庭的怨妇,儿女耳闻目染母亲的苦恼,自然而然与她结盟。是时候要与他们探讨三角化的问题,我给女孩一张纸,请她画图表示三个人的关系,也称此给她一些任务转移她抢话题的注意力,然后我要与父母探讨夫妻系统的话题。

“刚才妈妈说,两年前就已经咨询过女孩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你们,能把这个说得更详细一点吗?”
“我不是常常睡眠不好吗?也吃舒乐安定,吃过好长时间。那一次杭州咨询后,认识到这与我自己的焦虑有关,回来努力改善家庭氛围,.晚饭后散步增加运动,确实睡眠
改善了,现在也不吃药.....可是她爸觉得没有必要,也不一起散步,所以就有女儿说的别纽,我也没有办法...他不爱说话,也不爱交往,什么事情都是我在考虑,我心很重的.....
“很好,那女儿却.....”
“我也说不来.....”
“你的先生支撑你这样调整吗?”我发现这个家庭的大人,不喜欢讲前因后果,只盯着眼前孩子的强迫症状,要让他们对过去的东西对接起来,才能够明白女儿今天的问题与父母一直存在的冲突有关联。
 “咨询师说我有一种倾向,希望老公按照我的方式生活,这一点我改了很多,过去他不爱出门交往,不爱运动,我都要唠唠叨叨,说不动就生气,所以孩子也理解我与爸爸讲不来,就去劝说爸爸。”
噢:还有什么事情通过女儿去传递给爸爸的”。
女儿:“是你要我去说的好不好!”
“显然,你是一个好女儿,但我好奇的是,为啥妈妈有困难不直接对她老公说,非要你做传声筒”。
“妈妈有很多苦恼呀,自己身体不好,我作女儿的要体谅她应该的,现在我也让她麻烦了,正是不孝......” 
“请你停一停好吗? ”
“我太好奇了,你太太的苦恼好像女儿比你了解得多?”
“我们大人之间的事情,她都会跟女儿说的,而且在家我说不上话,都是你说了算的,不是吗?”
他说话的时候用手指着太太。这样的场合好像是吵架,我去问女儿,你看到这样的情景多吗?
“太多了,我爸爸要么不说,一说就是这样的,而妈妈就要很长时间的生闷气......”
“于是你都印在心理....替她着急?”
“那怎么办呀!我是她女儿,总要体谅吧!”


妈妈:“你都记得这一些吗?”
女儿:“我怎么不记得,你常常晚上睡不着,还流眼泪....”
“你怎么知道妈妈常常晚上流眼泪?”
爸爸:“她们一起睡嘛!”
这是父亲主动搭话的内容,看起来母亲与女儿之间的结盟已经超越时空的界线。
正好 女儿画图里爸爸与妈妈没有链接,而分别与女儿一条连线,我请他们解释这一张图。
爸爸:“我怕她,她要我什么都听她的,怎么做得到?我不喜欢外出活动,而喜欢在家画画,说我不交往没出息。这两年虽然这话说得少了,但老说我身体不好,我自己知道那里好不好是吧!真没有办法跟她交流呀!“
妈妈:“我认为一个男人,总是要与外界联络联络吧,没有朋友也不行的,家里有什么事情都要我出面,我也有困难的呀,可是他说你喜欢交往就你去交往够了,这说的什么话呀。”
“所以,你女儿要为妈妈做很多事,比如表现好,比如要考试好,还要帮你跟他爸爸
传达关怀的话语。”
女儿:“是说服爸爸。”
“你太厉害啦!妈妈不是说现在改变与爸爸相处了吗?”
我用了改变这一词,是希望引起妈妈的注意,改变他人是很累的。
“但是关心他嘛,比如我爸爸不爱运动,不爱注意自己的肠胃,都要我提醒着点。”
“你好像是爸爸小护士吗?还是他们婚姻治疗师?”
  她......呵呵地笑了,到这个时候,似乎我的理解,让她放松很多。
她接着说:
“我妈妈说爸爸很瘦,肠胃一定有问题。”
“先生,你的肠胃有问题吗?”
“反正我很多问题都由她说了算。我不知道自己啥有问题。”
“你看爸爸觉得身体无大碍,而妈妈总是在担心他的健康,动员女儿一起督促爸爸如何保养,你平时总说自己静不下来,是不是家里那么多事情带到学校里去呀!”
“也许吧!”
这一会合,希望父母有所认识,特别是妈妈,她说自己改变很多,其实内容改变了,互动方式没有改变。那么她担心老公的身体,又是那一种经验在影响她呢?这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够走得太快,要等到他们对女儿症状与他们夫妻诸多未解决冲突有关系的认识确立之后,作为下一步的探讨内容而展开。

 
女孩在家呆了两个多月,他们在经历无助与糟乱之后,顺理成章接受强迫症的诊断,我回忆起妈妈第一次电话里的质疑“你保证会治好她的病的说法,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这一家人十几年是如何走过如此僵硬的日日夜夜,并且妈妈对女儿的心理行为影响至深,家里的唯一男人有所感触吗?他又是么理解女儿这个病呢?如果妈妈两年前的咨询,帮助到她认识夫妻冲突导致孩子问题的理念,为什么他们没有继续做夫妻治疗?一系列的问题在我头脑中快速闪转。他们夫妻之间关系是,一个热情有余的太太,碰到一个顽石一样的丈夫吗?她使劲地改变他,而他拼命地抵触改变,把女儿卷入这一场没有输赢的战争。

家庭治疗的构想,就是认为身在其中的成员没有个人这么一回事,孩子是父母角力中的平衡砝码,但一旦成为这个砝码,几乎都要演变成为心身症状的患者,因为,他们稚嫩的肩膀扛不起父母情感的负荷,能力的透支会让孩子付出快乐成长的代价,等到精力耗尽,他们自然就要滞留在家。
那么,接下来要着重探讨她父母存在那些没有解决的冲突?又如何将女孩卷入其中?她是谁的联盟?是那一方痛苦需要她去尽力分担的呢?

我转向女儿:“如果按照你的愿望,你爸爸与妈妈的关系用图来描述的话应对怎么样?”
我想利用聪明的孩子,来给父母作一次辅导,她爽快地答应了,并且很快地画出三角形,爸爸与妈妈的线很短,而爸爸与妈妈跟自己的线长了两倍多。当她将图开始展示给父母面前的时候,他们诧异的表情暴露无遗.....
我乘此机
会调整他们座椅的距离,让他们靠近,并且让爸爸拉着妈妈的手,感受一下身体接触的滋味。片刻,妈妈本能地抽回去自己的手。我问为什么?她说不习惯。
她的不习惯,也教会了女儿拒绝亲密肢体接触,还有她分配给女儿的“要提醒爸爸要注意肠胃的任务;要与妈妈一起散步的任务;要出去交往的任务”等等等等繁琐小事,都构成了女儿不堪重负的分心,包括,女儿交往困难导致的孤独感,都有母亲与父亲互动方式的影子,妈妈排斥父亲不擅交往而无法认同他,她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样事情,都要考虑母亲的感受,由此她没有了自己,她说什么作什么都要照顾到母亲的感受,多么畏难的青春期,她学业严重受损,她在学校呆不下去了。

当上面探讨,让父母达成共识时,我发现女孩已经放松多了,她最也不转来转去,并且不急着去抢话,去承担责任,她如释重负。

接下来我要与父母探讨,他们过去的经验如何在影响到现在的生活?

我要从前面与他们一螺长谈中,抽出关于母亲为什么那么多的不容易,女儿心领神会地帮助她的蛛丝马迹,插入她的系统探讨属于她的困难,还有了解丈夫对太太的支持度。
“前面你说过杭州的咨询让你觉得自己的问题所在,你愿意说得更清楚一点吗?”
“是这样的,女儿在五、六年级两年关键期,我自己家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导致我照顾不到女儿很多心情,所以,我觉得她的问题与我有关系。我的家庭很特殊,爸爸是倒插门的女婿,我是家里的长女,我爸爸很早就病逝,我与妈妈带着弟妹长大,所以,弟妹读书、工作、结婚、生孩子等等很多事情都要我出面处理。女孩五年级时期,我外婆生病了,很严重,恶性肿瘤,开刀,化疗,托人找专家,我前前后后在医院跑,回家都累成不想说话了。他嘛,本来又不会说话,我想女儿那段时间很孤独的,真好她与好朋友发生友谊分裂,所以出现了严重的情绪波动,回来常常哭,我赶快安排预约省城的心理医生咨询,才有一些领悟,原来是我自己的问题影响到她。”
“你反复强调,老公要出去交往,是不是基于你家里太多事情与外界交涉需要老公支撑.....”
“可能吧!希望他帮到我多一点,可是他就是事不关己的样子让我生气,我又不能够跟别人说,只有与女儿唠叨,她接受我太多的负面东西......”

‘你在老家里是母亲有力的搭档,自然把女儿也培养成你的好搭档。你想向老公求助吗?“
“我求他也不接应我呀!”
“先生,你太太刚才说什么你听到吗?”
“.......”

“那么,医生建议如何调整呢?成功了吗?”我这样问可能出于了解,如果他们真的进行调整,两年的时间不至于女儿强迫症状为何加重。
“要求我改变与丈夫的沟通方式,不要都按照我设定的做,平时增加运动与交流。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每个晚上都散步,运动之后睡眠改善了,不要吃安定催眠了,我自己确实好多了。”
“你先生会理解这些改变的意义吗?”
妈妈:“他好像不那么了解,所以,我上次与你通话之后,他还是拒绝一起会谈。“
”(对着先生)你的太太过去太多时间在演一个人的独脚戏,(转向太太)你为什么不邀请老公一起跳舞,我是说“请你帮帮我“,会这样说吗?”
爸爸:“她那会这样说,她指手画脚地你为什么不这样,为什么不那样,有时候不想听。”
”那你会跑吗?“
爸爸:”不会,到书房绘画.....“
“那你会画太太生气的画吗?”
爸爸:“不会,我自娱自乐....”
妈妈:“郑老师,你说作品也要跟同行交流进步会快一点是吧!一个人孤掌难鸣呀!”
爸爸:“我又不想参加比赛啥的,自我陶醉可以吧!”
我说:“你虽然很强自我调节,但家不是一个人的戏,你会给太太女儿绘画像吗?”
妈妈:“从来也没有过。”
我说:“你好像不解风情呀,你知道强势太太怎么来的吗?”
爸爸:“不知道。”

我说:“你不解风情造就了强势的太太,我这样说你不一定接受,但你慢慢去琢磨。琢磨一下,如果常常去画太太的肖像,她会不会很开心地与你说话....”
我希望这样的提议,能够勾起他对妻女的关注,虽然太太有强势的一面,但他缺位的确太久了,需要恢复复家庭序位。来解放女儿。

但是,这个习惯函默的先生,不会马上认识自己的问题,他头脑你装着过去既定熟成教条在家庭里面运作,需要与他继续探讨直到深刻领悟,方有促进改变的可能。
“我在前面听到女孩说吃饭不许说话,这是你的规定,还是你过去的经验?”
爸爸:“我小时候爸爸妈妈都这样要求孩子的,所以我也这样要求她。”
“除了餐桌上的规定,其他时候他们怎么说话的?”
爸爸:“我们在农村生活,父母只知道耕种与劳作,他们也很少有时间与我们一起说话,做孩子的只要好好读书,为自己日后找出路做准备,还能说什么,不就自己心知肚明的事情吗?不像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娇惯,还要父母陪伴,还要不断沟通,我们那时吃饱穿暖,上学读书就是....”这是他到此说话最多的一次,看来他不是沉默,而是他被一种既定的潜意识行为固化了的表现。

这是中国普通家庭都会遭遇的困扰,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处在农耕环境满足于温饱且文化严重匮乏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组织自己新家庭做了父母之后,同样碰到的代际矛盾与冲突。
妈妈:“其实,他老用‘我们家是怎么怎么’来教育女儿,我也很有意见的,孩子平时都在学校,她只有吃饭时间与你碰面,又不能说话,怪不怪呀,现在我努力找话题她说别纽死了...不是你造成的吗?”
太太每次说话都不会忘记找路由来论证丈夫的错,对交流起了破坏作用。但我希望他们听听女儿的建议推动他们的改变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邀请女儿:“你有什么建议给到爸爸的吗?”
女孩:“我过去想过很多次,只要你平时多陪妈妈上街、购物、说说话,她就很开心了,但你总是说过去过去的,硬要把我拉倒你的过去,我们都是现在的家了,还停留在过去式,让我怎么做自己呀,要回到现在时好吗老爸....”
听到女儿轻松地说了那么多新潮的语词,爸爸看着女儿一愣一愣的,他确实离开她们太久了。但他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其实,现在作为家庭唯一的男性此时已经明白,女儿在担心妈妈的孤独苦闷,不惜用“休学”的方式来抚慰母亲,尽管这样的方式令人费解,让她付出留级的代价,但在她的年龄作了她的努力,一个愿意用生病来改变家庭命运的孩子,不得不用“既聪明又惋”来形容。

接下来,大家可能会看到女孩的所谓“强迫症”,根本就是她为父母未解决的冲突而去生的特殊的病症。



安迪心理咨询郑丽君原创  脱稿于2016.7.15


安迪心理咨询中心,在郑丽君主任的倡导下,创建于1998年,是台州市第一家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先后为吉利汽车,中国联通,等台州本地的企业院校提供过心理咨询服务。

如果你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安迪心理。

中心郑老师微信号:278830150(也是QQ号)

中心地址:浙江临海柏叶西路60号3楼

办公室电话:0576-85113381 ,微信:adxlzx

手   机:13058893590  ;QQ:278830150

邮   箱:  lhadxl@126.com

更多信息百度“安迪心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安迪心理

QQ|Archiver|手机版|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 浙ICP备案号:07000406 )Discuz超级管家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124号

GMT+8, 2024-4-24 03:05 , Processed in 0.24767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