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账号登陆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转)梁鸿儒\关于依恋与三角的形成与影响

2014-6-6 14: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83| 评论: 0|原作者: 梁鸿儒|来自: 文化频道

摘要: 〔编者按〕这是家庭治疗师梁鸿儒,向读者提供如何解读依恋关系与三角化形成对独立与成长的至深影响的科普文章,他的笔触充满幽默诙谐,普适于专业与非专业的人群阅读,将心理学界大师们对依恋类型与人格形成的相关性 ...

 

〔编者按〕这是家庭治疗师梁鸿儒,向读者提供如何解读依恋关系与三角化形成对独立与成长的至深影响的科普文章,他的笔触充满幽默诙谐,普适于专业与非专业的人群阅读,将心理学界大师们对依恋类型与人格形成的相关性研究成果,用通俗的语言和家书的表达方式,痛快淋漓地展示给使每一个读者面前,使各人在浏览的过程可方便对照自己的依恋类型去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为自我疗愈者和初学的家庭治疗师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学习平台。

               被心理学玩坏的孩子给他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孩儿在外求学,未能回家陪你度过母亲节,见信如晤。

我身体安康,压力是有的,不过压一压更结实,你不用担心。

虽然你可能现在还不知道心理问题痴线有什么区别,但你当年还是义无反顾地支持我报读心理学。你那一句你喜欢就好让我感到母爱的包容和博大,即使你当时眼睛根本没有离开过正在播放的《大长今》,我还是坚持这么认为的。

为了回应你的支持,我决定告诉你,我学的心理学是怎样研究妈妈。其实心理学家对妈妈的兴趣远远大于精神病,甚至连研究精神病时也要连带他们的妈妈。

娘,我不会干掉老爸你放心。

在我们的教科书里,最早研究孩子与妈妈的关系的人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是一个出生在奥地利的犹太土豪,经常叼着雪茄带着金表。他在精神病患者身上发现,孩子对异性父母的强烈妒忌对他们人格的形成和人际关系产生永久性的影响。虽然他真正看过的病人没几个,但他假定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并试图以此解释其他文化中的复杂现象。

他写了本书叫做《图腾与禁忌》,说男孩早期的追求对象是母亲,总想与父亲争夺母亲的爱。也就是恋母情结。但由于儿子小时候很弱,打不过强壮的父亲,所以只能压抑对母亲的性欲。

妈你别紧张,我对你和老爸都没什么想法。虽然直到现在你还是我心目中和奥黛丽赫本、林青霞并列的世界三大美女,而且小时候我也会说妈妈是我的!”“我将来要娶妈妈做老婆之类的话,但每次只要你挽着爸爸的手臂,把头往老爸肩上一靠,老爸就会把肚腩挤到胸前装胸肌,我瞬间意识到你是谁的了,而且很放心。

所以我一开始读到弗洛伊德的观点时就觉得很扯:说白了就是把男人的问题怪到他妈的头上了。后来也有人反驳,这完全是男性主义中心的观点。我猜弗洛伊德家里肯定是老爸拿主意,跟我们家很不一样,我们家是您拿主意,是母系社会,女权主义。就算你不给我做饭,我也爱你

后来我读到另一个关于妈妈的理论,叫做依恋理论,觉得靠谱多了。

这个理论由和弗洛伊德一样都是研究精神病的约翰·鲍比提出,他认为幼童因为社会与情感需求,至少与一名主要照顾者发展出亲近关系,否则将造成其心理与交际功能长久的不健全。

有个叫哈利·哈洛的人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给小猴子一个有奶的铁皮猴子妈妈和一个没有奶的皮毛包裹的猴子妈妈。哈洛发现小猴子只会在饿了的时候去铁皮妈妈那里吃奶,然后立刻就会回到皮毛妈妈那边抱抱。这个实验说明了,对于小猴子来说,并非有奶就是娘,而是能给猴子来说温暖的妈妈才是娘。

妈我下次回家你就不用忙里忙外给我做吃的了,有没有吃的你也是我娘。饭就出去吃嘛,你就好好歇着,让我在你身边拉着你的手聊聊天就好了。

对于你对我的爱,我是很有信心的

后来有个叫安沃斯的人觉得研究猴子不够意思,就搞了个陌生情境实验来看看依恋有什么类型。他将二至十八个月大的婴儿和妈妈安排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面玩,玩着玩着进来一个陌生人说话。话;虽然他学习也不错,跟我考进同一个大学,但开口闭口还妈妈说、妈妈说,被同学笑话了还得回宿舍打电话给妈妈诉苦。

妈你虽然没读过心理学,但还是很明白事理,你带我出去玩时,不会一直拉着我,也不会强迫我跟谁打招呼,而是看着我,鼓励我去探索新环境,与别人接触;每次回头都能看到你的感觉特别好!

其实我最近才明白,你都事先考虑到那个地方和人安不安全,才示意我走远点也没关系的吧?你拉紧我的时候,应该就是你觉得有危险的时候了吧?学了心理学,我开始明白你把我养得那么有安全感也不容易!

听说这个安全感很重要,还会影响到我的亲密关系,也就是我将来找媳妇的时候,我会倾向于喜欢上那些和你一样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心而且有安全感的姑娘。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啊,你常说一代好媳妇,三代好儿媳,我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你给我最好的疼爱是手放开

虽然主要照顾我的都是妈妈你,而老爸都比较忙工作,是不是就能说我的健康成长和老爸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将来的孩子的心理健康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最近有位出国留学的师兄回来搞了一个讲座,讲一种叫家庭治疗心理治疗的理论。他就提到,父母的感情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有一个叫鲍恩的家庭治疗师提出,每个人都有独立依赖两种需求。如果对依赖需求太高,会使个体对他人产生较强的情绪依恋或情绪融合,分不清楚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

若是对独立的需求太高,则容易导致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过于疏离或造成不成熟的情绪断绝。任何一种程度过分了,都叫做自我分化程度低。

对于亲密独立的程度,孩子是很难自己控制的,主要还是看父母怎样处理。小孩子嘛,如果可以肯定都会依赖,所以父母怎样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调整鼓励他独立的程度是很关键的。

刚开始初中住宿,我发现身边有些同学不习惯独立生活,不会洗衣服不会收拾床铺不会自己整理书包,还要别人叫他起床(没错说的就是隔壁家树根)。

有一次树根因为天冷懒得洗衣服然后没内裤穿被同学笑话了,他就打电话给他妈抱怨:都怪你送我来住宿!都怪你都怪你!更奇葩的是,他妈妈居然回应:是我不好,我也不想你吃苦,你爸坚持要让你住宿,他说你在家会学得越来越懒的。然后两母子隔着电话失声痛哭。

我一直以来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不会洗衣服要怪到妈妈头上,然后妈妈要怪到爸爸头上。听完师兄的讲座才明白,树根和他妈就是分不清楚这事谁该做的事情,让树根习惯了依赖妈妈,缺少锻炼独立的机会。

但是这事不能完全怪树根妈,因为树根爸经常对树根妈很冷淡,连她生日都不记得,都是树根陪着她妈过的。我们家也没少看到,他们夫妻当着孩子面吵架,最后树根爸摔门而出,剩下树根给他妈妈擦眼泪。也难怪两母子感情好过两夫妻,其实就是树根成了她妈妈的寄托。

孩子成为了家庭的守护者

想想我们家,我还真佩服你们两个,大部分事情都好好商量,很少吵起来。唯一一次吵到老爸要夜里离家出走,我哭着堵在门口,他抓抓头发,转过身去跟你说了什么,你们俩就一起来说了句我到现在都记得的话:夫妻吵架是很正常的事,我们吵完就没事了,我们不会不要你的,宝贝不用担心。然后回去房间继续商量,你们可能不知道,我那天晚上一直竖着耳朵听这你们会不会又吵起来,时刻准备着去堵门口。后来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没听到声音,也就慢慢睡着了。第二天起来果然看到你们就没啥事情了。

师兄解释说,两夫妻感情不好,孩子很容易就成了维护家庭的纽带,孩子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防止父母起冲突上,而不能专心在自己的学习事交朋友的事情上。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三角化。

虽然我也半懂不懂,不过想起如果爸爸像树根爸那样每次都摔门而出,我大概也会跟树根一样,因为我看到爸爸走向门口的时候,我就莫名其妙的恐惧起来了,说不清楚那是不是孩子天性。

一下子就写了那么多,也不知道老妈明不明白。

不明白都不要紧,你绝对可以跟别人炫耀说你孩子读了大学之后开始写一些你也看不明白的东西了;要是你看懂了,你应该知道,我就是想跟你说,学了这些心理学的东西之后,我更感激你对我的养育了。

你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很棒的人,面对着不同的人,我都能不卑不亢地平等交往,即使有矛盾了,也有信心可以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安迪心理

QQ|Archiver|手机版|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 浙ICP备案号:07000406 )Discuz超级管家  

浙公网安备 33108202000124号

GMT+8, 2024-4-20 04:04 , Processed in 0.349855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